来源:乌兰察布日报 2021年02月22日
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。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,冰封的岱海皎洁安祥,湖畔村庄却炮竹声声、人欢歌飞。居民们兜里钱满、仓里粮实,他们蒸糕馍包饺子,拜年送祝福,幸福满满欢度春节。
面向岱海、背依卧佛山的岱海镇,红瓦白墙新房成排,平坦展阔的街道纵横,绿化带错落有致。因“马刨温泉水世界”和“岱海国际滑雪场”两大旅游项目的建设,沟西村、沟东村110多户人家被整体移到这里。如今,搭上旅游发展、美丽乡村建设的快车,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。
◆村民摘掉贫困帽走上小康路
李生元是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,他依靠政府各项扶持政策和自身努力,发展订单农业、在旅游景区开设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店,摘掉贫困帽走上小康路。同时,村里还引进了内蒙古神牛云海乳业公司,可以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,村民们足不出村就可入厂就业,日子过得红红火火。
72岁的邢林喜家,两间砖瓦房干净整齐,暖阳的光芒从明亮的大玻璃窗照进来,满屋生辉。正墙上挂着的十字绣,红梅杆遒枝劲,艳丽的花朵正凌雪怒放。老俩口坐在沙发上,用筷子夹起肉馅放到手里的白面皮中,捏实码上花边,一行行小巧玲珑的饺子摆放在茶几的盘子上。
聊起新生活,邢林喜打开话匣子。他边包饺子边说:“我这好光景全托党和政府。我是个常病人,心脏病、脑梗、腰间盘突出……生活全靠老伴打理。如果是前几年,早让阎王叫走了。现在,村医按时上门诊疗,小病在村里输液,大病去县医院治疗,费用全能报销。”他颤抖着把包好的饺子放到盘子里,搓了搓沾满面的手,高兴地说:“我虽然是病人,可心里底气足,一个心思要把日子过好!”
环境卫生整治模范户白书珍临街门庭,高挂着绘龙画凤的灯笼,红色春联贴于两边,院里喜气洋洋,屋内热气腾腾。
白书珍站在厨房,往盆子里发好的白面中撒上碱,揉了又揉,然后放到团县委干部及县精神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们的面案上。她们绾起衣袖拉开面条、撅成块,用力搓揉,做成一个个如元宵般的馍坯,上锅蒸。灶里火熊熊,笼上气腾腾,抓个热馍馍,吃到嘴里细嚼慢咽,甜丝丝的麦香沁人心脾。在团干部和志愿者们鼓掌喝彩声中,白书珍介绍起白面的来历。
为了保护岱海母亲湖,村里水地改成旱田。去年,县政府发展有机旱作农业,白书珍在自家地里施了农家肥、种了小麦,打下的粮食虽产量不高,可纯绿色有机、质量上乘。清水淘石磨磨,蒸出的馍自然好吃。大家吃着馍聊着发展高质量农业的事,希望“岱海牌”小杂粮为岱海滩人带来更甜蜜的生活。
◆建设美丽乡村,村民生活大变样
阳光明媚、炮竹声声,煮肉、炸糕、蒸馍的香味弥漫村头巷尾,家家户户午餐开始。66岁的李栓老俩口忙活一上午,拌好糕面、搓好糕粉,在慢火弱气中撒到笼里,气蒸粉熟后抖到瓷盆里,乘热用力揉搓,捏成片包上红豆馅,经沸腾的油锅炸成黄灿灿的糕。鸡肉炖粉条、绿豆芽拌辣椒丝、油炸糕摆上桌,李栓从柜里拿出茅台酒,召呼大伙吃饭。
李栓是土生土长的岱海镇金星村人,谈话的内容全是岱海、岱海滩。全国劳动模范郭老虎创办互助组、岱海渔场打出上百斤的大鲤鱼、南岸修起发电厂、北畔盖起豪华宾馆……可环境一天不如一天。儿女在外忙事业,看在眼里,不忍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,把老俩口接到呼市居住。
2018年,自治区、市县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综合治理岱海水生态,李栓觉得岱海要变样了,于是举家回到金星村。
3年多的时间,岱海面貌大变,金星村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建成污水处理网,砌了堆肥发酵池,安了垃圾箱,家家住上新房,户户用上了水冲厕所。特别是去年入冬以来,团县委包村干部顶风雪冒严寒带领村民抢建堆肥发酵池、接通污水管网、处理村户垃圾,开展争当“卫生标兵户”活动,美化人居环境工作如火如荼进行,金星村已成为清洁宜居的美丽乡村。
李栓老俩口住着宽敞亮堂的砖瓦房,家里电器化家俱一应具全,还装修了卫生间安装了冲水蹲便。他们月月领着社保工资,不愁吃穿钱够花,生活美满幸福。随着综合治理岱海水生态的纵深推进,环岱海农村环境越来越好,李栓老俩口守着金星村、守着岱海湖,喜气洋洋欢度牛年新春。